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代码: 07 )
二级学科名称: 教育技术学 (代码: 078401 )
学制:3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依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计算科技研究院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的办学条件。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5个二级学科6个研究方向。
教育学科一级学科的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刘晖教授。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州大学教学名师2名。教育技术学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
经过长期累积,本学科形成了依托合作、凸现应用、交叉研究的科研特色,突显了本土化、应用性和综合性。在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学科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良好。近五年来,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与教材多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独立从事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设计开发、组织实施、管理与评价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与从事教育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高级专门复合型人才。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合作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具备独立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跟踪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能力;独立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的能力;独立撰写教育与科技文献的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协同创新、实践和管理能力。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恪守学术研究规范。
四、培养方式
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研究生主动学习。实践教学包括参加学术活动、课题实践以及设计项目等多种方式。提倡跨专业选修,进行学科的交流、交叉研究。
专业课程以课堂讲授、问题讨论和自学相结合,重视参与式讨论;通过研讨和学习教师指定主题,培养学生对基本问题、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理解,夯实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选修课程培养学生选择课题和设计课题的意识与能力,讲授、读书报告与交流合作相结合,鼓励自由研讨,鼓励将问题讨论结果整理成论文。其它课程建议安排观摩、社会调查和各种实践活动。
本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技术,完成一个科研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熟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交流研讨。
研究生要充分阅读本专业经典文献,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每位研究生必须在每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一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其中至少1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研究生要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承担一定工作;期间撰写2篇学术论文的,至少有1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五、专业内容介绍
序号 |
专业(方向)名称 |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
其他要求 |
1 |
信息化教育理论与学习技术 |
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和教学应用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特色是注重对学生的数字化、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研制素养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等。 |
|
2 |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
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开发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研究,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国内外主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比较研究、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技术应用能力等。 |
|
3 |
智能教育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软件中的应用,并关注面向学科的智能教育软件研发,培训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智能软件研究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技术应用能力等。 |
|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研究生实践学习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实践学习按计划在第3和第4学期实施,由学院和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必修学分,不得用其他学分抵扣。
1、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助教、协助完成院系相关工作等。
2、硕士研究生应在在校期间的第四个学期期末前,完成助教工作(不少于32学时的专业课程),及协助系内相关工作(不少于32小时)。
3、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申请答辩前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凡教学实践合格者,取得教学实践学分。凡教学实践不合格者,为未修满相应学分,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必须补修直至合格。
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九、学位论文
二年级第一学期拟定论文选题,并作资料准备工作。论文选题要求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义。二年级第二学期举行开题报告,进行论文资料收集、实证研究和访学等工作。三年级第一学期末写出学位论文初稿,第二学期答辩前一个月定稿。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得少于2万字,中文摘要600-800字,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2、硕士学位论文应力求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有一定意义,论文应包含作者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论文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证正确,资料或数据可靠,论证严谨准确、条理分明、文字通顺,表明作者已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措施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完成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学习任务,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以下学术水平,可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体措施参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必读书目:
1、《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系统与实践》,祝智庭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教学设计原理(第5版)》,[美] 加涅,等著 王小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美] D.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信息化教学模式》,钟志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学习理论导论(第7版)》,B.R.赫根汉、马修·H.奥尔森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7、《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郁小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迈向知识社会:学习技术与教育变革》,汪琼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学习科学与教学技术》,茅育青,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0、《数字化学习设计》,[美]威廉·霍顿著,蒋立佳,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1、《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美]索耶,徐晓东,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2、《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工程》(加)帕凯特著,鲍贤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3、《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美]坦尼森等主编,任友群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德]诺伯特·M.西尔,[荷]山尼·戴克斯特拉著,任友群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5、《教学设计的国际观:解决教学设计的问题》(第2册),[荷]戴克斯特拉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9版),[美]维尔斯马,于尔斯 著,袁振国 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7、《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贾纳斯泽乌斯基,莫伦达著 程东元,王小雪,刘雍潜,等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选读书目:
1、《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美] 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著,陈家刚,程佳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克努兹•伊列雷斯著,孙玫璐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武法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教学模式(第七版)(万千教育)》,[美]乔伊斯等著,荆建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2009年
7、《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韩锡斌,刘英群,周潜著,严冰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8、《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郑葳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现代教学论》,裴娣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教育技术学基础》,加涅著,张杰夫,赵建毅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11、《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孔凡士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12、Jonassen David H. (Ed.) (2003).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Inc
重要学术期刊:
1、《教育研究》
2、《电化教育研究》
3、《中国电化教育》
4、《开放教育研究》
5、《中国远程教育》
6、《远程教育杂志》
7、《现代教育技术》
8、《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9、《现代远距离教育》
1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1、《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2、《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
13、《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理工学术型研究生使用)
专业名称 |
教育技术学 |
所在学院(研究所)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序号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中、英文)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开课 单位 |
考试 |
考查 |
备注 |
1 |
2 |
3 |
4 |
必修课 |
公 共 学 位 课 |
000020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Stud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32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0000200026 |
科技伦理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6 |
|
√ |
|
|
1 |
环境学院 |
√ |
|
0000200027 |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
16 |
|
√ |
|
|
1 |
法学院 |
√ |
|
0000200005 |
英语听说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32 |
√ |
|
|
|
1 |
外语学院 |
√ |
|
0000200023 |
英语读写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
32 |
√ |
|
|
|
2 |
√ |
|
一 级 学 科 学 位 课 |
0008210027 |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32 |
|
√ |
|
|
2 |
教育 学院 |
√ |
|
|
0008200051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32 |
|
|
√ |
|
2 |
教育 学院 |
√ |
|
0008200052 |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echnology |
48 |
|
√ |
|
|
3 |
教育 学院 |
√ |
|
0008200111 |
数字媒体与学习技术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32 |
√ |
|
|
|
2 |
教育 学院 |
√ |
|
0006200064 |
论文写作指导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
8 |
√ |
|
|
|
0.5 |
计算机学院 |
|
√ |
|
0008210005 |
学科前沿讲座 Major Frontier Lecture |
32 |
|
|
√ |
|
2 |
教育 学院 |
|
√ |
|
选 修课 |
二 级 学 科 指 定 选 修 课 |
0008200055 |
JAVA语言程序设计 Art of Java Web Development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0006200085 |
互联网与学科教育 Internet and Subject Education |
32 |
√ |
|
|
|
2 |
计算科技研究院 |
|
√ |
0006200086 |
学科教育技术 Disciplin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32 |
|
√ |
|
|
2 |
计算科技研究院 |
|
√ |
0008200056 |
文献研究与选题报告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opic Report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10030 |
网络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 Development and Design for Instructional software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任 选 课 |
0008200057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0008210047 |
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ce Teaching System |
32 |
|
|
√ |
|
2 |
计算机学院 |
|
√ |
0008200072 |
视音频资源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for Digital resource on Instruc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0008210049 |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n distance educa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00058 |
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Environment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10045 |
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00059 |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10048 |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The study of IT teaching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0008200060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公 共 选 修 课 |
0000200031 |
六级英语能力提升 English for CET- 6 |
16 |
|
√ |
|
|
0.5 |
外国语学院 |
|
√ |
此模块需选满1学分 |
0000200030 |
翻译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36 |
英语高级口语 Senior Spoken English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29 |
英语演讲艺术 ThArts of Public Speaking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34 |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28 |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37 |
欧洲文化入门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
16 |
|
√ |
|
|
0.5 |
|
√ |
0000200038 |
美国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
16 |
|
√ |
|
|
0.5 |
|
√ |
其他环节 |
0006210010 |
教学(社会)实践 Teaching(Society) Practice |
32 |
|
|
√ |
√ |
2 |
计算机学院 |
|
√ |
|
0006210002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32 |
|
|
√ |
√ |
1 |
计算机学院 |
|
√ |
0006210003 |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
32 |
|
|
√ |
√ |
1 |
计算机学院 |
|
√ |
0006210005 |
业务实习 Professional Practice |
32 |
|
|
|
|
0 |
计算机学院 |
|
√ |
补修本科主干课程 |
0006200033 |
程序设计基础 Program Design |
48 |
√ |
|
|
|
0 |
计算机学院 |
|
√ |
|
0006200034 |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 |
48 |
|
√ |
|
|
0 |
计算机学院 |
|
√ |
|
二级学科负责人确认(签字): 2019年7月
一级学科负责人确认(签字): 2019年7月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该培养方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2019年7月
主管院长签字: 2019年7月
(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