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培养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专业工程师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并能通过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能从事大数据智能等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从事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智能处理及应用等专精领域的研发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人工智能各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四、专业核心课程
C++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原理、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五、培养特色
人工智能是综合性及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培养人才以数理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知识培养为依托、以认证体系为指导,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形成科教结合、教学互动、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特色。
我校在人工智能专业特色包括学科基础厚、师资力量强、培养平台高、教学体系全、国际交流广、培养方式多。
六、师资队伍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博士学历22人,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年龄结构上,平均年龄43岁,45岁以下的教师为主体。
教师学缘广,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院校。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奖励。
七、教学条件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9月,是集本科实验教学和实践实训,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室。2007年确定为广州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确定为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确定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共拥有场地2911平方米,具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优良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软件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共计1050万元,肩负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及全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监督指导,企业导师协同指导的开放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实验空间开放、实验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给师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场所和更大自由度。
人工智能专业与国家多家软件行业知名企业共建了双向多元化、多学科、多场景的产学研协同平台9个,包括院士企业工作站3个、联合实验室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习基地3个。多维度地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产业学院“广州大学智能软件学院”2021年获批为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也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