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学团赴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并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技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8-2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应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我院谭伟强老师带领学生组成研学团队,于8月21日至8月24日前往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和交流,并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学术研讨会,学习澳门大学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大策略、跨领域的前沿知识理论及关键技术与实践应用。

智慧物联话未来

8月21日,广州大学研学团成员与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马少丹教授课题组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这次论坛在澳门大学举办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会前,谭伟强老师向大家强调了本次粤港高青年学者交流论坛的意义,阐述了本次论坛对有助于拓宽青年学者国际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这样的跨地域、跨学科交流有助于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语言文化、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让同学们能够跳出固有的学术圈子,激发创新思维。此外,谭老师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展示了学院近几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成就与特色,并表示这是我校举办的第三届粤港澳青年学者交流论坛,这次能够在澳门大学举办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在研讨会上,马成志博士介绍了课题组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构建高效感知和低延迟传输的智慧物联网应用,通过深入分析现有通信系统架构,开展原创性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随后,季成旺博士介绍了基于可重构分布式天线和反射表面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仅凭无线信号即可实现通信和感知的双重功能。最后,郭佳佳博士后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CSI预测研究及其在B5G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强调AI算法在提升CSI反馈效率、精度和普适性方面的作用,为解决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自由讨论环节中,学子们踊跃发言,主动询问澳门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专业培养体系、就业前景、研究生升学流程、专业和研究方向选择等切身相关话题,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热情解答了每一个疑问,讨论过程中气氛融洽,洋溢着亲切和睦的氛围。

国家重点实验室探寻科技前沿

在交流会结束后,广州大学研学团一行前往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实验室的李科辉博士和季成旺博士向研学团详细演示了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视觉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和传感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创新的视觉辅助框架,集成了基站摄像头的视觉数据采集器,有效支持了多用户的波束训练和跟踪操作。通过这一原型系统,实验室实现了快速的多用户网络接入和可靠的移动通信,将计算机视觉辅助和目前通信关键技术进行融合,为下一代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实验室副主任马少丹教授对研学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学术研讨会,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与各界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讨论,聆听最新的学术成果报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学府漫步寻文化

参观完科技感满满的实验室后,马成志和王金涛等几位博士便带领研学团成员们漫步在澳门大学(简称“澳大”)校园中,领略澳门大学怡人的校园风景,欣赏澳大校内各个标志性的建筑。期间,师兄们还详细介绍了澳门大学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标志性建筑,并认真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澳大读博、读研、学习和生活的一些问题。

研学团成员们来到了澳门大学的大学展馆,大学展馆是了解澳门大学历史的最佳场所,展馆内部陈列了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与详尽的澳大资料,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澳门大学从创立之初的艰辛探索,到逐步成长为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的辉煌历程,从早期的校舍模型、历史照片,到近年来的重大科研成果展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澳门大学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随后,研学团成员们来到了具有深刻意义的博雅之璧,了解其由国家教育部赠送澳门大学,传达对澳门教育事业关爱支持、厚重祝福与热切期待的故事。面对这样一座充满象征意义的雕塑,研学团的成员们纷纷驻足凝视,被这份来自国家层面的认可与鼓励所感动。

学术研讨会寻思想碰撞

8月22日至24日,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技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智慧城市技术在澳门及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发展,会议主题为“Powering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ities”,涵盖了感知与通信、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智慧能源、智能交通、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预防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技术研讨会上,澳门大学校长及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永华担任了研讨会主席。他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城市在追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灾害防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此次会议为研究人员、学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旨在分享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经验,推动产业和技术的深度合作。

会议期间,来自全球的学者们逐一登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学术成就及国际合作项目。与会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就未来可能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学术海报展成果

在本次会议上,研学团的成员谭宇扬和凌雷同学通过学术海报展示了他们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荣获大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谭宇扬同学的《Global-Local Features Reconstruction Network for FDD Massive MIMO CSI Feedback》一文研究重点在于降低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的高昂开销,他提出了全局-局部特征重构网络(GLCsiNet),创新性地引入了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概念,并结合了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该领域的SOTA性能和计算复杂度。凌雷同学的《RIS-Assisted MIMO Seman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peech Transmission》则聚焦于RIS辅助下的MIMO语义通信系统,通过深度学习联合优化RIS上的相位与编解码器,提升了语义通信在复杂信道中的传输性能,解决了低信噪比下传输的“断崖效应”问题。

 探寻地标筑城市印象

研学期间,研学团成员参观了澳门多处著名景点,如澳门民政总署大楼、大三巴牌坊等,激发了成员们对澳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城市的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和世界遗产丰富的城市的印象。

此次澳门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增长见识和扩大眼界的机会,更是一场心灵的成长与蜕变之旅。同学们亲身感受到澳门历史的厚重底蕴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研学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期间的点点滴滴的收获与感悟,将成为每个人成长道路上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研学心得

凌雷同学:参加2024年MICSCT澳门学术会议后,我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会议中,各位专家分享了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关于智慧交通和智能监控的讨论,让我深刻体会到数据和技术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入选海报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其他人的研究想法和学术成果。

罗贯鸿同学:这次赴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习与交流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实验室专家的深入探讨,我加深了对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的理解,亲身感受到国际领先的科研氛围。同时,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学术研讨会让我有机会聆听了来自全球各地学者的精彩报告,开阔了学术视野,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此外,研学团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这次研学之行,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是一次难忘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黄炯涛同学:在这次MICSCT会议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各个主题演讲的内容,还有会议本身所体现出的国际合作和创新精神。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这次会议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展示了技术如何改变城市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智慧手段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中的多个案例分享让我看到了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独特做法。例如,广州大学的郝洪院士在会上分享了关于城市多危害模型预测分析的研究成果,他的工作让我认识到,虽然每个城市的挑战和背景不同,但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可以真正为市民带来切实的便利和改善。

谭宇扬同学:有幸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技术研讨会,并在众多同行和专家面前分享我的研究成果,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会议中,我有机会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前沿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深入讨论,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研究中的局限性,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建议和灵感。这次经历无疑为我的学术生涯注入了新的动力。

向成同学:这次研学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首先是国际化氛围和学术资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时,见识到了许多前沿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我们重点了解了多天线通信系统的demo展示。这个系统演示了如何通过多天线技术提升无线通信的效率和稳定性,这对我目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参观过程中,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详细讲解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这使我对这一技术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与实验室的研究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分享了各自在通信领域的研究经验和挑战,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这些交流,我不仅了解到更多前沿的研究课题,还感受到了澳门大学研究生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意识到跨校、跨学科的合作在推动学术进步中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期产生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李培玲同学: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各国学者在学术上的热情交流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验到了科研的魅力。虽然很多学者的汇报内容和我的研究方向不太相关,但从这些前沿学者明确问题、简化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不同方向在解决各种问题上的一些共性,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协作,同时也对智慧城市这一领域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在学术之外,这些研究人员的汇报结构清晰,内容全面,这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个方面。

梁志扬同学:在研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澳门大学特有的国际化的魅力。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沉浸于其独特的学术交流体验中。在学术会议上,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与新的发现改变了我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式。我了解到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国际关注的问题。其新颖的观点常令我深思,令我惊叹,令我兴奋。在交流期间,文化之间的差异令我感到新鲜与好奇,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见识。我明白到,要学会以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一个领域的发展,在国际的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

朱金宇同学:研学过程中,除了丰富的学习经历和文化体验,美食也是这段旅途中重要的记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它的饮食同样充满了融合特色。旅途中,我品尝了各种美食,带给我别具一格的味觉享受。品尝不同风格的美食,我不仅感受到了澳门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更加理解了这座城市中西融合的底色。它们共同构成了澳门丰富而多彩的文化底蕴。

肖嘉迪同学:为期三天的研学让我收获颇多,不论是参观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参加第四届澳门智慧城市技术研讨会,每一个活动都有着独特的意义,这些活动让我们在开阔自己的视野的同时也让我们认清了自己和顶尖学者间的差距;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进行交流,也加深了我对学术前沿技术的理解。闲暇时,我们也探索了澳门的景点和美食,体验到了浓厚的本地风情和文化特色。非常感谢老师的照顾和各位小伙伴的陪伴,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周健轩同学:此次参观澳门大学并参与学术会议,让我收获颇丰。澳门大学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学府中,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吸引了我。本届MICSCT中,我有幸聆听各位学者关于智慧城市的学术分享,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汲取了宝贵的专业知识。此外,我还游览了这座多元化城市的风景,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文化的对话与传承。这次研学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感受澳门这座多元文化城市独特魅力的难忘经历。

何诗琦同学:踏入澳门大学,仿佛穿越进了一座知识的殿堂,漫步其间,很容易就会被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捕获。而在接下来参与的学术会议上,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碰撞的火花,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观念的创新、思想的碰撞让我受益匪浅,拓宽了视野。会议之余,漫步澳门街头,每一处名胜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此行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独特魅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孟雅婷